鍛后如何進行熱處理
發布時間:2021-10-14 作者:濰坊豐東 已閱讀:1437次
一般鍛鋼支承輥生產工藝流程中包括三次熱處理工序,即:鍛后熱處理、差溫熱處理前的預備熱處理和最終熱處理。在有些情況下可以取消差溫熱處理前的預備熱處理工序, 而只進行兩次熱處理。
(一)鍛后熱處理的作用
1.細化晶粒由于大型支承輥鍛造變形的不同時性、不均勻性和再結晶程度的不同,鍛件毛坯可能出現1-2級的粗大晶粒和混晶現象,必須在鍛后熱處理進行重結晶予以細化。
傳統工藝鍛后入爐在600-650℃待料保溫,然后直接升溫,這樣做心部降溫很慢,且奧氏體轉變不充分。近來的工藝進行了一些變更,采用鍛后入爐在400-500℃待料保溫,或在爐內過冷到350℃保持的辦法有利于縮短保溫時間盡快將毛坯心部奧氏體充分過冷轉變為珠光體組織,然后以較快的加熱速度重新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進行重結晶細化,再繼之空冷進行正火是一種有效的工藝方式,支承輥心部晶粒度在4-5級的居多。在必要時或對于中庫板軋機特大型支承輥,可以進行兩次重結晶三次過冷,心部晶粒度可控制在5-7級水平。且350℃的過冷溫度處于白點形成溫度之上,不必擔心出現白點。
2.調整組織消除網狀碳化物70Cr3Mo鋼雖屬微過共析鋼,但由于大型鋼錠上部碳 元素還偏析相當大,90t鋼上下端碳含童差可達0.2-0.3%,而成為高碳鋼,在 1250C高溫鍛造加熱時C、Cr完全固溶成單相奧氏體,鍛后自高
溫緩冷下來后會出現網 狀和粗粒狀(偏聚區域)碳化物。對于這種大截面支承輥來說,依靠正火快冷的方式只能
在 一定程度上予以改善,要完全消除網狀碳化物則難以奏效。因為大型工件心部蓄熱景大, 正火空冷時心部冷速仍是相當緩慢的,約在0.3.C/min水平n,即使噴風冷卻,毛坯又不可能帶黑皮淬火。較好的解決辦法是在Ac,以上的 溫度較長時間保溫,使碳化物部分溶入,剩余未溶碳化物發生聚集球化,冷 卻后細小的球狀碳化物均勻分布得到粒狀珠光體(球化體)組織。這種組織韌性塑性很好, 也為下步熱處理做好了組織準備。
3.防止出現白點鍛后熱處理必須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防止形成白點缺陷。
白點和氫脆產生的機理是應力與氫聯合作用的結果,支承輥鍛后熱處理可以消除鍛造應力,還應考慮擴氫的問題?,F在支承輥鋼的冶煉澆注工藝已大量采用鋼包精煉爐精煉除氣加真空澆注的“雙真空處理”。如果工藝執行情況正常,經兩次除氣鋼錠冒口氫含量控制,可以不再考慮擴氫問題。對于那些氫含量過高或大氣澆注的鋼錠,由于支承輥截面很大即使擴氫時間延長到800h以上也難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支承輥的“白點”缺陷和“置裂”問題必須主要依靠冶煉澆注階段的除氣措施加以解決。
4.滿足輥頸硬度對于某些輥頸硬度要求30-40的支承輥,已經取消了差溫淬火前的預備熱處理工序,而將預備熱處理調整性能和輥頸硬度的任務交由鍛后熱處理來完成,從而增加了鍛后熱處理的負擔和功能。
這類支承輥鍛后熱處理不能進行退火,而是要進行正、回火處理,并將回火溫度限定在600-660。毛坯正、回火處理后的力學性能,可以滿足大多數東承輥的性能要求。
(一)鍛后熱處理的作用
1.細化晶粒由于大型支承輥鍛造變形的不同時性、不均勻性和再結晶程度的不同,鍛件毛坯可能出現1-2級的粗大晶粒和混晶現象,必須在鍛后熱處理進行重結晶予以細化。
傳統工藝鍛后入爐在600-650℃待料保溫,然后直接升溫,這樣做心部降溫很慢,且奧氏體轉變不充分。近來的工藝進行了一些變更,采用鍛后入爐在400-500℃待料保溫,或在爐內過冷到350℃保持的辦法有利于縮短保溫時間盡快將毛坯心部奧氏體充分過冷轉變為珠光體組織,然后以較快的加熱速度重新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進行重結晶細化,再繼之空冷進行正火是一種有效的工藝方式,支承輥心部晶粒度在4-5級的居多。在必要時或對于中庫板軋機特大型支承輥,可以進行兩次重結晶三次過冷,心部晶粒度可控制在5-7級水平。且350℃的過冷溫度處于白點形成溫度之上,不必擔心出現白點。
2.調整組織消除網狀碳化物70Cr3Mo鋼雖屬微過共析鋼,但由于大型鋼錠上部碳 元素還偏析相當大,90t鋼上下端碳含童差可達0.2-0.3%,而成為高碳鋼,在 1250C高溫鍛造加熱時C、Cr完全固溶成單相奧氏體,鍛后自高
溫緩冷下來后會出現網 狀和粗粒狀(偏聚區域)碳化物。對于這種大截面支承輥來說,依靠正火快冷的方式只能
在 一定程度上予以改善,要完全消除網狀碳化物則難以奏效。因為大型工件心部蓄熱景大, 正火空冷時心部冷速仍是相當緩慢的,約在0.3.C/min水平n,即使噴風冷卻,毛坯又不可能帶黑皮淬火。較好的解決辦法是在Ac,以上的 溫度較長時間保溫,使碳化物部分溶入,剩余未溶碳化物發生聚集球化,冷 卻后細小的球狀碳化物均勻分布得到粒狀珠光體(球化體)組織。這種組織韌性塑性很好, 也為下步熱處理做好了組織準備。
3.防止出現白點鍛后熱處理必須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防止形成白點缺陷。
白點和氫脆產生的機理是應力與氫聯合作用的結果,支承輥鍛后熱處理可以消除鍛造應力,還應考慮擴氫的問題?,F在支承輥鋼的冶煉澆注工藝已大量采用鋼包精煉爐精煉除氣加真空澆注的“雙真空處理”。如果工藝執行情況正常,經兩次除氣鋼錠冒口氫含量控制,可以不再考慮擴氫問題。對于那些氫含量過高或大氣澆注的鋼錠,由于支承輥截面很大即使擴氫時間延長到800h以上也難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支承輥的“白點”缺陷和“置裂”問題必須主要依靠冶煉澆注階段的除氣措施加以解決。
4.滿足輥頸硬度對于某些輥頸硬度要求30-40的支承輥,已經取消了差溫淬火前的預備熱處理工序,而將預備熱處理調整性能和輥頸硬度的任務交由鍛后熱處理來完成,從而增加了鍛后熱處理的負擔和功能。
這類支承輥鍛后熱處理不能進行退火,而是要進行正、回火處理,并將回火溫度限定在600-660。毛坯正、回火處理后的力學性能,可以滿足大多數東承輥的性能要求。